《生活的艺术家》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家》

李小龙
79个笔记

点评

◆ 2024/01/11 认为好看

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指南

第三章 序言 艺术家之路

◆ 小龙常说,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当我们面对人生中能考验生命勇气的重要境遇时,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作出回应

第五章 前言 生活的艺术家

◆ 2024/01/10发表想法

原文:前言 生活的艺术家
大约在逝世前六个月,李小龙开始坐下来,着手写下他的人生阅历和体会,文章的标题是“自我发现的过程”,它涵盖了李小龙对生命各个阶段的深刻理解。李小龙的写作是发自内心的,他捕捉到了很多未经自我意识雕琢的深切感受。
在拍摄《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和构思《死亡游戏》(The Game of Death)的几个星期中,尽管他十分忙碌,也还是挤出时间回到这些文章上。灵感一来的话,他就随手记下笔记——有些是在中国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摄影棚里写的,有些是在他在故乡九龙塘学习时写的,也有些是他到餐馆吃午饭或晚饭时写的。他写下了这篇文章之后,曾八易其稿,每次的改稿都比前一稿详细。它们记录了李小龙作为一名武术家,作为一个演员,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的点点滴滴的人生体会。

◆ 2024/01/10发表想法

原文:此外,作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李小龙很乐意敞开心灵和他人真诚地交流,而不是沉迷于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也就是自我形象的塑造)。就像他在接受一位加拿大记者皮埃尔·伯顿(Pierre Berton)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对我来说,在电影中表演一个角色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且那会让我充满自信、感觉棒极了。我在电影中可以做很多虚假的事,甚至连自己也给蒙蔽了,我也可以给你们秀一些花哨的动作,但是朋友,最难的事就是要真诚地表达自我,而不是欺骗自己。”
李小龙力图将这个观点融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之中。无论是与朋友、家人、商业伙伴相处,还是创作、编舞、导演和主演电影,抑或是写作哲学论文、心理学文章、诗意的沉思和个人的随笔时,他总是不忘这一点。有一次,他这样告诉中国香港的记者泰德·托马斯(Ted Thomas):“对于我来说,我的生活就是自我反省,一点点、一天天的自我剖析。”李小龙的创作对这一点体现得最为鲜明。从中国武术文化到真挚的诗歌,无论主题是什么,他都做到了像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一样坦荡地展现他的灵魂。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二十多年以来,人们知道李小龙主要是因为他在徒手格斗中展现出的身体技巧和心理战术。但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这种浅薄的看法根本就是不准确的。
李小龙不仅是一位诗人、哲人、科学家(身体和思想的科学家)、演员、制片人、导演、作家,而且还是舞蹈编导、武术家、丈夫、父亲以及朋友。

◆ 2024/01/10发表想法

原文:我在电影中可以做很多虚假的事,甚至连自己也给蒙蔽了,我也可以给你们秀一些花哨的动作,但是朋友,最难的事就是要真诚地表达自我,而不是欺骗自己。”
李小龙力图将这个观点融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之中。无论是与朋友、家人、商业伙伴相处,还是创作、编舞、导演和主演电影,抑或是写作哲学论文、心理学文章、诗意的沉思和个人的随笔时,他总是不忘这一点。有一次,他这样告诉中国香港的记者泰德·托马斯(Ted Thomas):“对于我来说,我的生活就是自我反省,一点点、一天天的自我剖析。”李小龙的创作对这一点体现得最为鲜明。从中国武术文化到真挚的诗歌,无论主题是什么,他都做到了像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一样坦荡地展现他的灵魂。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二十多年以来,人们知道李小龙主要是因为他在徒手格斗中展现出的身体技巧和心理战术。但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这种浅薄的看法根本就是不准确的。
李小龙不仅是一位诗人、哲人、科学家(身体和思想的科学家)、演员、制片人、导演、作家,而且还是舞蹈编导、武术家、丈夫、父亲以及朋友。作为一个人,李小龙试图寻求生活的每一个令人惊羡的层面,同时他也被经历的每一个过程所吸引。他总是在思考,为洞察精神上的真理而着迷,而只有通过调整意识的焦点,才能发现这样的真理。但这并不是在向读者建议,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得抛弃他们认为李小龙是一个武术家的认识,读者只需腾出一点空间,来接受李小龙还是一位诗人、哲学家、心理学家、作者、激励者、自助的倡导者、艺术家、演员、社会学家和灵魂的探求者。

◆ 2024/01/10发表想法

原文:虽然李小龙的肉体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仍然能通过文字来和我们交流,而这是一种超出人类生命限制的交流方式。当我们欣喜于有李小龙作为精神伴侣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他的忠告:让自己成为“生活的艺术家”。但是,如果我们愚蠢地将李小龙置于神坛之上,对他的言论和信念全盘照收,那将会给我们的朋友和我们自己带来巨大的伤害。在这本书的第八部分中,有一封李小龙写给“约翰”的信,在此信中李小龙对他的艺术作了以下忠告:

约翰……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思考方式与我的截然不同。究其原因,艺术是让“个体生命”获得解放的一种手段。你的方法不等于我的方法,反之亦然。所以,无论我们能否走在一起,切记住,哪里有绝对自由,哪里就有艺术生存的土壤。

太靠近另一个人的思想河流是十分危险的,水流越湍急,我们就越容易被水流冲走。所以,我们只需单纯地观察李小龙思想之河在本书中流动的历程,注意它在哪里曲折蜿蜒,哪里奔腾呼啸,哪里掀起浪花,哪里泛起涟漪。如果我们从岸边往回退一点点,从我们各自独一无二的有利位置去看待这些思绪的大潮,我们就会发现这条河流的大体走向。换句话说,就是李小龙的“手指”所指的方向。而且,也就是在这一交叉点上——人类的思维之河与人类的理解之海相汇合——我们最终能够看见李小龙25年前第一次告诉我们的那种画面:“所有上苍的荣耀”。那时,我们也就能完全体验到那种做一个清醒的人、一个完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人和一个充实的人。

◆ 2024/01/10发表想法

原文:在这本书的第八部分中,有一封李小龙写给“约翰”的信,在此信中李小龙对他的艺术作了以下忠告:

约翰……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思考方式与我的截然不同。究其原因,艺术是让“个体生命”获得解放的一种手段。你的方法不等于我的方法,反之亦然。所以,无论我们能否走在一起,切记住,哪里有绝对自由,哪里就有艺术生存的土壤。

太靠近另一个人的思想河流是十分危险的,水流越湍急,我们就越容易被水流冲走。所以,我们只需单纯地观察李小龙思想之河在本书中流动的历程,注意它在哪里曲折蜿蜒,哪里奔腾呼啸,哪里掀起浪花,哪里泛起涟漪。如果我们从岸边往回退一点点,从我们各自独一无二的有利位置去看待这些思绪的大潮,我们就会发现这条河流的大体走向。换句话说,就是李小龙的“手指”所指的方向。而且,也就是在这一交叉点上——人类的思维之河与人类的理解之海相汇合——我们最终能够看见李小龙25年前第一次告诉我们的那种画面:“所有上苍的荣耀”。那时,我们也就能完全体验到那种做一个清醒的人、一个完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人和一个充实的人。

◆ 2024/01/10发表想法

原文:太靠近另一个人的思想河流是十分危险的,水流越湍急,我们就越容易被水流冲走。所以,我们只需单纯地观察李小龙思想之河在本书中流动的历程,注意它在哪里曲折蜿蜒,哪里奔腾呼啸,哪里掀起浪花,哪里泛起涟漪。如果我们从岸边往回退一点点,从我们各自独一无二的有利位置去看待这些思绪的大潮,我们就会发现这条河流的大体走向。换句话说,就是李小龙的“手指”所指的方向。而且,也就是在这一交叉点上——人类的思维之河与人类的理解之海相汇合——我们最终能够看见李小龙25年前第一次告诉我们的那种画面:“所有上苍的荣耀”。那时,我们也就能完全体验到那种做一个清醒的人、一个完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人和一个充实的人。就如李小龙犀利的眼光观察到的那样,只有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

我无法教你什么,只能帮助你探求你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李小龙
约翰·里特
[插图]

第六章 第一章 功夫之道

◆ 2024/01/10发表想法

原文:它旨在告诉我们:对于对手的力量不要顽抗,而要顺势而为。凡事发乎自然,更重要的是顺其自然,不要刻意或勉强为之。当甲对乙施加“阳”的力量时,乙不必以蛮力来抗击它,也就是说乙不应该以“阳”克“阳”,而是应该以柔克刚,顺应甲的力量。当甲的力量发挥到极限的时候,“阳”即开始转为“阴”,乙则在其力道将竭之际,发动力量(阳)来反击对手。这样,所有的动作过程纯系发乎自然,而非竭力为之。乙只需顺着对手的来势做出和谐、连贯的配合,不用负隅顽抗或竭力挣扎。
我还联想到另一条与此密切

◆ 2024/01/10发表想法

原文: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对手发势、变势的动作中。

◆ 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对手发势、变势的动作中。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每一个冲突焦点,每一种外在的情感都既有破坏性,又分散精力。它打乱了人的自然节奏,降低人的整体效率,它比体力的损耗更让人筋疲力尽。摧毁人内部节奏的情绪有:仇恨、嫉妒、欲望、妒忌、自傲、虚妄、贪婪和恐惧。

◆ 但“无心”的主要原则是思想的无欲无求。习武人能让自己的意识成为一面镜子,它一无所有,但又包罗万象;它接纳一切,但又一无保留。正如艾伦·瓦兹(Alan Watts)先生所说,无心是“一种整体的状态,那时思想能随意简单地运作,不受潜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影响”。

◆ “无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明心见性,要让自己的思想自由流动,完全不受任何内在或外在的干扰。

◆ 但是一旦停下来思考,他的动作就会受到阻碍,这时,他的对手就能马上打倒他。因此,凡事都要发乎自然,绝不可刻意或竭力而为。

◆ 这个世界上人熙来攘往,不少人希望出人头地或造出点声势来。他们想力争上游,出类拔萃。这种抱负对于习武之人来讲并不适用,习武者应抛弃所有自以为是、争强斗胜的心理。

◆ 它以精神上的养生之道作为基础,唯一的目的就是带来心情的平静缓和。在此基础之上,它旨在增进呼吸过程和血液循环等的正常运转

第七章 1.2 功夫:东方艺术的核心

◆ 在运动中要避免姿势过刚和僵硬。最僵硬的树木往往最容易被折断,而竹子和柳树却能够通过随风摇摆而存活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功夫之人柔而不屈,刚而不硬。

第八章 1.3 理解功夫

◆ 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它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再由实证中得到结论。

◆ “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跟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思想的干扰,心平气和,本能地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

第九章 1.4 功夫的悟

◆ 功夫之所以如此特别,正是因为它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它仅仅只是靠最少的招式和力量来直接表达一个人的情感。每个动作都是它自身的,不掺杂任何使其复杂化的人工修饰。越接近功夫的真谛,冗余的表达就越少。

第一十一章 2.2 进攻和防御中的心理学

◆ 在与人格斗时你要谨记上面这一点,不用管他是什么体型,你只要尽力破坏他的身体平衡就行了。你要比他移动得快,绝对不要在意他的体型、狰狞的面孔或是恶毒的语言。你的目的是攻击对手的弱点(主要是重力引起的),运用杠杆原理打破他的平衡性,这样,他的身体、四肢都会导致他最后的失败。“他们的体型越大,摔得就越惨。”

第一十四章 2.5 我对功夫的看法

◆ 真正的格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如此华而不实的训练方法,只能使人麻痹瘫痪,只会“固化”和“制约”曾经流动的、活生生的东西。当你摆脱了这些所谓精准、高级的东西之后,再回头看一看,这些机器人般的练功者都是在盲从他人,拼命学习那些系统而无用的固定招式和绝技。这样的训练,不但什么作用也没有,而且还会让人误入歧途。

第一十五章 第三章 截拳道之道

◆ 2024/01/10发表想法

原文:第三章 截拳道之道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人积累了多少墨守成规的知识,而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实用”绝对比“招式”重要。

◆ 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人积累了多少墨守成规的知识,而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实用”绝对比“招式”重要。

◆ 学习规则,遵守规则,然后将规则融会于心。简言之,进入一种模式而不受制于它,遵守规则,以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第一十六章 3.2 截拳道:走向自我解放之道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在完全实战中是没有标准的,因而表达应该是自由的。它所揭示的真理是,现实需要体验,要通过个体亲自去体验和实践,这条真理应该超越所有的招式和训练。还要记住,截拳道只是一个使用的术语,是载人渡往彼岸的渡船,一旦抵达彼岸就应抛弃,而不应该背负在肩。这些描述只不过是“一指望月”。请不要把指头当成了月亮,或者紧紧盯着指尖,而错过了欣赏美丽的夜空。指头的有用性在于指向照亮指头的明月,仅此而已。

◆ 在完全实战中是没有标准的,因而表达应该是自由的。它所揭示的真理是,现实需要体验,要通过个体亲自去体验和实践,这条真理应该超越所有的招式和训练。还要记住,截拳道只是一个使用的术语,是载人渡往彼岸的渡船,一旦抵达彼岸就应抛弃,而不应该背负在肩。这些描述只不过是“一指望月”。请不要把指头当成了月亮,或者紧紧盯着指尖,而错过了欣赏美丽的夜空。指头的有用性在于指向照亮指头的明月,仅此而已。

第一十七章 3.3 截拳道的终极源泉

◆ 像婴儿一样天真无邪,同时拥有完全成熟心灵的计谋和最敏锐的智慧。

◆ 自欺欺人的心灵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效率上都会给人造成沉重的负担。从一个动作到另一个动作,它步履艰难。它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我,这就阻碍了本身的流动性——也即是创造性。

◆ 我们必须放弃回忆与预见,因为它们会干扰思想的流动性,让我们不能在刹那间迅速出招。

◆ 保持警觉意味着“严肃认真”,“严肃认真”意味着虔诚和真实,只有保持真诚,才能达到“与道为一”的境界。

◆ 哪里有绝对自由,哪里就有艺术。没有绝对自由,也就没有创造力。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所学到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失去的东西。
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应该被遗忘掉,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漂流在虚空的世界里,无拘无束,安逸无虑。学习很重要,但不要成为其奴隶。总而言之,不要怀抱任何外在的、华而不实的东西。要以心为主。
只有消除了所有的精神障碍,你才可能成为知识技能的主人,才能保持虚空的心理状态(流动性)。你甚至可以毫无意识地涤除你曾掌握的任何技术。
让所有的训练随风而去,让心无知无觉地工作,让“自我”消失到无人知晓的地方,只有这样,截拳道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按照禅宗哲学,技艺的学习等于智力上的烦恼。因此,在禅和截拳道里,光能熟练地掌握技巧并不足够。禅和截拳道都要求我们实现终极现实,也就是虚空和绝对。只有绝对才能超越所有的相对性。在截拳道中,所有的技术将会被遗忘,仅仅让无意识单独应对所有的局面——只有此刻技术才能自动、自发地创造奇迹——在整体性中自由地流动。不刻意追求技术就等于拥有了所有的技术。
刻意迷恋某一技术是一种病态,不管该技术是多么的有价值。
六种病症
1.追求胜利的欲望;
2.诉诸技术和计谋的欲望;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学习很重要,但不要成为其奴隶

◆ 无论在走路还是休息,说话还是沉默,吃饭还是喝水时——都不要让自己懒惰,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此在”。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无羁绊是基础。
所有线路和动作都能起作用。
在人的原始本性中,人的日常思维在连续不断地思考,没有停滞。过去、现在和未来像溪水一样,毫无阻碍的流淌。
“无”意味着没有二元对立的限制,没有玷污。
“思”意味着对存在现实和自我本性的思考。
真实的本真是思考的本质内容,而思考是本真内容的功能。
沉思意味着实现人的“不动心”的本性,意味着不受现象的限制。镇定自若意味着内心世界的“不动心”。只有摆脱外来物体的羁绊,才能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真实的本真是不受玷污地思考,它不可能从构想和思考中得到。
除了真实的本真之外,再没有思考了。本真不“动”,但其作用和功能是无穷无尽的。
心原本不“动”,不虑而思才是道。
知识的意思是,知道心是虚空的、宁静的。
洞见的意思是,意识到本性不是创造的。
“空”的状态是没有外表,对手找不到你的招式和形式。
宁静的状态是不刻意强求,“不刻意强求”意思是不存任何幻想和虚妄。

第一十九章 3.5 精湛的技艺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武术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心境。指戳、背拳、侧踢等是破坏和暴力的工具,这就是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东方人相信,如果这类工具是指向自我的,并且能够摧毁贪婪、恐惧、愤怒和愚蠢,它们就能显示他们的主要功能。
操作性的技巧不是东方人追求的目标。他们把侧踢和背拳的目标对准了自己。如果这一招管用的话,他们甚至可能把自己击倒。经过多年的训练之后,他们希望获得放松的心情和力量的平衡。这就是开头我们读到的,像高超的剑手那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日常生活中,心可以从一个想法转移到另一个想法,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这就是“处于”平常心,而不是刻意“拥有”一种心境。然而,一旦面对面与对手展开生死交锋时,心就容易呆滞,失去灵活性。呆滞状态或阻塞状态是困扰每个练武者的噩梦。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通常的形象是,有一千条手臂,每条手臂拿一样器械。例如,如果她的心只停留在其中一条手臂的使用上,其他的九百九十九条手臂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正是由于她心里想到的不只是一条手臂,而是同时用所有的器械,所以她的所有手臂都能极大地发挥效用。这个形象要证明的是,当实现了终极真理的时候,即使一个身体上有一千条臂膀,每一条臂膀都可以通过这种或那种方式发挥作用。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这就是开头我们读到的,像高超的剑手那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日常生活中,心可以从一个想法转移到另一个想法,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这就是“处于”平常心,而不是刻意“拥有”一种心境。然而,一旦面对面与对手展开生死交锋时,心就容易呆滞,失去灵活性。呆滞状态或阻塞状态是困扰每个练武者的噩梦。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通常的形象是,有一千条手臂,每条手臂拿一样器械。例如,如果她的心只停留在其中一条手臂的使用上,其他的九百九十九条手臂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正是由于她心里想到的不只是一条手臂,而是同时用所有的器械,所以她的所有手臂都能极大地发挥效用。这个形象要证明的是,当实现了终极真理的时候,即使一个身体上有一千条臂膀,每一条臂膀都可以通过这种或那种方式发挥作用。
“无欲、“虚心”或者“技进于道”是东方人经常使用的术语,它们代表武术家的最高造诣。真正的技艺超越了任何特定形式的艺术。它衍生于掌握自我——通过训练所达到的一种能力是,心境宁静,胸有成竹,完全与自己的节奏和环境保持和谐。只有在此刻,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第二十二章 4.3 生活:事物的整体性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4.3 生活:事物的整体性
许多哲学家都是说一套,做一套。他们教授的哲学与其身体力行的哲学大相径庭。哲学正濒临一种信仰的危险,人们只宣称信仰什么,但很少付诸实际。
哲学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追寻理论知识的活动。大多数哲学家都不是为了将哲学理念付诸实践,而是仅仅将哲学知识理论化,思考哲学问题而已。而要思索一件事则需置身事外,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生活当中,我们总是很自然地接受所有我们看到的东西,而且大体上也不会有什么疑问和顾虑。但是哲学精神就是要对生活的一切事情质疑,它努力把现实转化为疑问。比如问这样的问题:“我眼前的椅子真的在那里吗?”“它能独立存在吗?”因此,哲学不是顺其自然地生活,让生活变得更轻松,而是将其复杂化,用无休止的疑问来替代世界的平静。就像问一个正常人他是如何呼吸的,那么当他有意识地描述那个过程的时候,他马上就会感到呼吸困难。那么,为什么要扰乱我们流畅的生活呢?为什么要制造这样人为的麻烦呢?人能呼吸,这就够了。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因此,所有关于从生活中获得什么,从经验中有所求的看法都是荒谬的。从另一角度说,有这样一个事实越来越清晰,除了我与万物为一体之外,再也没有离开万物而有意识的“自我”。唐朝的道琳法师说过,“一切并无可努力之处,唯有平凡而一无特别。用自己的饭,挑自己的水,做自己的法事,一旦累了,倒卧便睡,无知者自会笑我,但智者却会知我。”一个人并不是在某种概念或科学定义下生活。因为生活的真谛就简单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比如当你沉浸在欢乐之中时,没有必要停下来考虑,自己能否获得更多的快乐,也不要自满于当前的欢愉,可能你只是希望自己是快乐的,因为这说明你没有错过任何东西。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生命便是存在的——生命之河畅通无阻,所以活着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活着的,生命就是存在本身。在生命的长河之中,生命就是存在的,没有什么疑问可言,因为我们此时此刻就活着!完整的意识不会竭力去思考分离那些原本不可分的事物,而一旦完整的事物被拆开,事物也就不再完整了。拆开的汽车零件不是都好好地放在那儿吗?但是它们却不再是原来的汽车了,缺少了以前的功能,也丧失了曾经的生命。所以要想全心全意地过好生活的每一天,秘诀就是,生活就是生活本身。

第二十五章 4.6 阴阳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习武者应抛弃所有独断专行、好勇斗狠的心理,并练习自我遗忘的技术,不仅仅让对手与自己分离,而且让自己与自己分离——达到超脱于一切之上的境界。

第二十六章 4.7 放松身心

◆ 只有我们停下来思考所有这一切东西,放松身心,我们才开始看清问题,发现问题。

第三十章 4.11 人类的本性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人是一个有感觉的存在。
●人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存在。

事实上,正是人的创造力,才让他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正义的行为是由理智和创造力所支配的。

第三十三章 4.14 “我要的颜色”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中国人认识到,最高真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不需要去努力证实,作出假设,分离自我。中国人放弃对真理的理性追寻,绝圣弃智,停止所有的心理活动,紧紧抓住自我意识,以获得精神上的收获。人就是简简单单的人。

◆ 中国人认识到,最高真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不需要去努力证实,作出假设,分离自我。中国人放弃对真理的理性追寻,绝圣弃智,停止所有的心理活动,紧紧抓住自我意识,以获得精神上的收获。人就是简简单单的人。

第三十四章 第五章 心理学与功夫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正是李小龙所具备的思想,将他与同时代的武术家分开来看待。应该说,人与人都有所不同,独一无二。因此,对于李小龙对思想及其功能有极大兴趣这一点,我们不应该感到吃惊。
李氏的图书馆内藏有许多心理学和心理疗法的书,这些书都是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所著。李小龙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谈论心理学方面的事情。但是,他广泛涉猎心理卫生领域的知识,花了很多的时间,徜徉在书本之间,与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以及完形疗法的首创者弗雷德里克·皮尔斯(Frederick S.Perls)为伴。

◆ 我认为,最富有、效率最高、最有创造力的人就是那种没有性格的人,这听起来是一种悖论,但却不一定是错的

第三十五章 5.2 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关系

◆ 想改变的意愿都是出自对现实的不满。每次你想改变自己时,或者你想改变环境时,都是因为你对它们不满。

第三十六章 5.3 三种哲学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生物体就是一个处于平衡中的系统,这个平衡的体系必须要正常地运行,稍有任何不平衡都由平衡予以互补。事实上,现在我们体内有成百上千个未发生作用的生理机制,那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没有完全陷入混乱,每个系统还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呢?我还发现了另外一点,从适者生存的角度来看,最紧急的生理机制成为控制者、引导者,并最终掌控了环境。
如果出现最急迫的情况,不管多么紧急,你都会意识到,这件事应该优先于其他事(例如,如果突然失火,你得紧急逃跑——由于缺氧而上气不接下气,你可能得停一会,但还要再逃命)。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如果出现最急迫的情况,不管多么紧急,你都会意识到,这件事应该优先于其他事(例如,如果突然失火,你得紧急逃跑——由于缺氧而上气不接下气,你可能得停一会,但还要再逃命)。

第四十一章 5.8 学习过程

◆ 不管怎样,最好的学习方法并不是通过收集信息,将它们简单排列。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揭示存在于我们身上的本质内容。而在这个发现过程中,我们也会显示出我们的才干和眼光。为了发掘自己的潜能,弄清楚正在发生些什么,去发现怎么才能扩展我们的生活,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我们需要去发现。我认为,所有这些,此时此刻就正在发生着。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我不想再工作了。”“我厌烦透了。”根据这些人说的话,我们可以区分他们的心态:是否想逃走,愿意不愿意受苦,是否感觉痛苦等。真正能分清这些的不同心态,才是健康的心态,然后,世界才向你敞开大门。

第四十三章 5.10 症结——僵局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这就是死亡层消解时会发生的——爆发型情绪产生了。
通过死亡层后,爆发型情绪就发生在最后的神经层。据我看来,要找到本真的自我,这一过程是必要的。我们通常有四种爆发型的情绪:快乐、悲伤、性高潮及愤怒。有时这些爆发并不严重——它取决于我们消耗在死亡层的能量有多少。
基本的恐惧是害怕承认自我。如果你敢于探究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立刻感到如释重负。你会发现没有什么能比解决问题,把它变成真正的自我宣言,更能发展你的智力了。突然,所有相关问题的背景都打开了,问题的起源也就显而易见了。
而不可思议且最难理解的事情是经验,对当下的了解,这足以解决所有的这种类型的困难。如果你充分理解了这个僵局,这个僵局会解开,而你就会发现,你突然穿过这个僵局了(例如,在两种食物之间做出选择时的自然偏好)。

第四十五章 5.12 走向自我解放

◆ 按照固定的程式去训练,会妨碍我们发现真理,因为套路不是实战中会发生的情形。一个按照机械的套路去训练的人,心中一定会装满偏见。此时,他又怎么能够理解到功夫的最高境界乃出自于无形呢?

第四十六章 第六章 武学手记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插图]
在本章中,我们读到的是李小龙思想的片段,是他在习武过程中随手记下的所感所悟。

◆ 因此,成为一名武术家也就意味着成为生活的艺术家。因为生活是不断进行的过程,人应该赶上潮流,发现事物的现实性,发展自我。

第四十八章 6.3 笔记三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三种错误
1.发明一种经验的自我,让它以自己为目标观察自己;
2.把人的思想当作一种物体或占有物,将它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单独部分”——我“拥有”心境;
3.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这种“我执”和自我意识,寻求在“解放”中肯定自我,它诡计多端地试图超越现实,排斥它占有的思维,掏空心灵之镜,这也是一种执迷不悟——“空”本身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占有”和“成就”。
顿悟不需要下功夫,也没有主体。
禅不是通过“拂镜”式的沉思而获得的,而是通过现世生命中的“坐忘”而实现的。我们不是通过下工夫“变成”现在的自己,而是本身就“是”我们自己。不要努力成为什么,显示生命的本真即可。
空(或者无意识)有两方面的含义:(1)它就是指一种实然;(2)它是被察觉的,它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打个不适当的比方,这种意识就在“我们”之中,或者更适当地说,我们身在“其中”。
只有客观地看待事物本身,而不被事物所累——无意识意味着对相关的(有经验的)心灵一无所知。
无拘无束
当思维在任何地方不被任何事物所羁绊——就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感情的交流。
艺术必须来源于艺术家的体验和感情。
许多伪艺术来自虚伪或者努力创造一种并非出自实际体验和感情的艺术品。
恰当的形式需要个性,而不是模仿性的复制;它需要简洁而不是累赘,明晰而不是朦胧。它需要简洁的表达而不是复杂的形式。

第四十九章 6.4 笔记四

◆ 这种情况非常有害,因为活着就是表达,要表达,你就需要创造。创造从来就不是墨守成规,也绝对不仅仅是复制、重复。请切记,我的朋友,所有的套路是人设计的,人永远比套路重要。套路总结人的实践经验,人是不断成长发展的。

第五十一章 第七章 表演艺术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有许多人知道,我是自愿做一名武术家的,也是一名职业演员。每天通过心灵上的发现和坚持不懈地锻炼,我希望实现自己的潜能,也成为一名生活的艺术家。

第五十二章 7.2 作为整体形象的演员

◆ 一名演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有——对生活的领悟力,独到的鉴赏品位,对幸福和逆境的体会,感染力,教育背景等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过发现和深层次的灵魂拷问,保持平常心,学习更多的东西。敬业,绝对的兢兢业业,能够使演员不断成长。

◆ 过发现和深层次的灵魂拷问,保持平常心,学习更多的东西。敬业,绝对的兢兢业业,能够使演员不断成长。

第五十五章 第八章 自我发现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李小龙曾经写道:“所有类型的知识归根结底意味着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需要是李小龙教导的主题之一——特别是在他生命最后四年的岁月里,他一再强调这一点。李小龙的挚友、好莱坞超级影星斯蒂夫·迈克奎恩(Steve McQueen)曾这样评价他说:“小龙非常注重追寻本真的自我。他给别人的建议是‘认识你自己’……他所拥有的聪明头脑是通过发现自我得来的。他和我过去经常在一起长时间讨论这方面的内容。不管你这一辈子做什么,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将永远无法学会欣赏生活中的任何事情。”

◆ 不管你这一辈子做什么,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将永远无法学会欣赏生活中的任何事情。”

第五十六章 8.2 自我发现过程(一)

◆ 真正写有关自己的东西,必须对自己要诚实才行,无论什么时候这都是铁定的事实。也就是我们有责任对事实负责。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纯粹的人。

◆ 经历了种种人生沉浮之后,我认识到,没有他救,只有自救。自救有许多种形式:每日通过无偏见的观察去发现,全心全意尽力而为;坚持不懈的、偏执的敬业精神;最重要的是意识到对这些东西的追求是没有终点和界限的,因为生活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更新的过程。我个人认为人的责任是:胸怀坦荡、踏踏实实、简简单单地做人。

◆ 2024/01/11发表想法

原文:经历了种种人生沉浮之后,我认识到,没有他救,只有自救。自救有许多种形式:每日通过无偏见的观察去发现,全心全意尽力而为;坚持不懈的、偏执的敬业精神;最重要的是意识到对这些东西的追求是没有终点和界限的,因为生活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更新的过程。我个人认为人的责任是:胸怀坦荡、踏踏实实、简简单单地做人。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不能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只是在精神上或情感上谈谈怎么做这个,怎么做那个。他们只是空谈而已,并没有付诸实践。当然,我们探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人。另一种类型的人表现为,你“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这就是“应该是”与“实际上是”的情形。
你能够说我没有任何招式,当然,我必须承认,我学武术的开始是师从咏春拳的叶问师傅。不久前我们还在一起喝茶。虽然我们的观点不同,我尊敬师傅本人。无论怎么说,他是我咏春拳的老师。
归根结底,下面所写的是一个名叫李小龙的真诚的、诚实的心路历程——他的武术(这通常是最重要的),他对电影界的看法,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李小龙是谁?他将要去哪里?他希望发现什么?
要完成这些使命,一个人需要自立自强,发现自我的无知。对于懒惰和不可救药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不理睬我所说的,爱干嘛就干嘛去。

◆ 怎么做那个。他们只是空谈而已,并没有付诸实践。

第五十八章 8.4 自我发现过程(三)

◆ 因为他们整天忙忙碌碌,花费大量的精力把自己塑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人。他们的一生致力于实现一个概念,就是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实现一个人不断增长的潜能。“存在”与“拥有”相比,我们不能“拥有”心灵,我们与心灵是一体的。我们就是本真的自我。

第五十九章 8.5 自我发现过程:寻找真实的人(四)

◆ 实现你的潜能,而不要将精力浪费在塑造无实质意义的自我形象上。

第六十章 8.6 自我发现过程(五)

◆ 大多数人为他们的形象而活着,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把自我作为起点,更多人心中空空如也,这是因为他们忙忙碌碌,把自己塑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形象

◆ 他们浪费、消耗大量的精力去塑造一个想象的外表,而不是拓宽和发展自身潜能,也没有致力于自我表达和有效沟通。当有人看到一个成功达成自我实现的人从身边走过,他会情不自禁地说:“瞧,这才是位真正的人!”

第六十二章 8.8 自我发现过程:论自我实现(七)

◆ 这些年来,在生命的过程中,我做了许多事情。例如,在这一过程中我从自我形象实现,转变到自我实现,从盲目地听从别人的想法,转变到去寻找导致自己无知的内在原因。我是个努力勤奋的人

第六十三章 8.9 自我发现过程(八)

◆ 我希望,作为人生的艺术家,我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实现自我潜能

◆ 武术像任何其他艺术一样,是个体灵魂不受拘束的体育运动表现。哦,是的,习武也意味着像山中隐士一样刻苦修炼,以提高或保持某人的水平。然而,武术也是人纯洁心灵的展现。这一点对于我来说特别有意义。

第六十四章 8.10 充满激情的心境

◆ 。才华横溢的人应该受到鼓励去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

打赏作者